如何看待职业焦虑和瓶颈、副业、AI创业
前天正式从蚂蚁金服离职,傍晚发了一篇离职贴。
围绕大家关心的“如何看待职业焦虑和瓶颈、逆境、副业、创业、AI领域的创业机会”作了分享。
没想到已成为热帖,仅一天时间有500多人申请加我微信。
不少小伙伴说“启发特别大,希望把内容也分享到公众号,转给老公或朋友”。于是作了些调整后有了这篇文章,希望对“正在职场焦虑担心未来可能的失业、考虑副业但996没时间、想创业但机会成本太高、看好AI领域但不知道从哪开始”的你有所启发,也欢迎转给你的家人或朋友。
在蚂蚁金服的2513天,正式向阿里生涯告个别。
前一天还在想到底要不要写这个离职贴,因为憋了半个小时就憋出来10多个字,有很多话想说,好像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早上起来想想,发离职贴就跟阿里百阿、五年陈一样,得履行个仪式。毕竟绩效从375至325也都拿全了。
回顾当初为什么来蚂蚁,除了不错的期权,其实还有刚入职的理想主义和雄心万丈,希望"为世界带来微小而美好的改变"。当时特别羡慕马老师跟一帮兄弟们激情燃烧的创业经历,一起改变旧有的行业,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还有过程中和兄弟们大家把后背交给对方彼此成就。
后来呆得久了,慢慢发现很多东西都变味了,价值观慢慢也没人提了。相比客户价值,更重要的是收入增长;相比公正公开,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小团伙和无底线跪舔。公司就是小社会,我觉得也可以理解,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每个人有每个人选择的路,我坚持我自己的原则就好。
公司的价值观我是超级认同的,当时不仅是贴在工牌后面,甚至都打印出来天天背。
我相信“客户第一,信任,真实不装,不断突破自我”,很多人没做到位并不代表这些原则有问题。接受你能接受的,改变你能改变的。最近在看稻盛和夫解读的佛教精髓“六波罗蜜”,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和智慧,每天睡前都审视和复盘自己哪些做到了部分,哪些还得用一生继续努力和践行。
今年以来,明显感觉身边的人压力都大了很多,很多人都在焦虑当前或未来可能的失业,聚会时经常从头到尾叹息声不断。大环境确实不如人意,结合我自己的经历,谈谈对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的看法。
如何看待逆境
我始终相信逆境是财富,顺境固然开心,但逆境更值得开心。
研究生毕业找工作很不顺利,无奈去了宁波的一家小银行,结果4年就如预期提拔了行长;
干了2年碰到比较大的站队相关问题,让我开始看外面机会,正好赶上互联网金融大潮(不然肯定会视而不见),不到一个月就完成找岗位机会、面试和入职,从小银行跳到蚂蚁;
去年初因为绩效与预期的严重落差,让我开始看外面的机会,于是周末各种付费学习和尝试,从而对真实的商业有了更多的理解,完成了一定的人脉积累,因为见过而有了更多底气;
而今年在蚂蚁整整干满了7年,瓶颈已经很明显了,倒逼我选择从打工人转为创业人。
所以,只要你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职业生涯会往上走”,每一段经历都是一笔财富。
世界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你选择相信什么,什么就会成为现实。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一个人的信念和愿力决定了他能走多远。
如何看待职业的安全感和勇气
人都是抗拒改变的,但改变是常态。与其被动地改变,提前主动选择会让自己掌握更多的主动权。温水煮青蛙,最后会让自己陷入无能为力的境况,还不如壮士断腕,因为这个代价你迟早是要付的。
还有离开大厂,机会成本很高,很多人收入会大幅下降。其实可以算一算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多少钱,资金链会不会出问题。可能代价也没那么高,以年现金收入60万计算,出来创业一年赚30万,机会成本也就30万。
还有搞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该要什么?人之所痛苦,你的能力撑不起你的欲望。前年初我的状态是“什么都想要,不知道怎么选择了”,但现实和想要之间又有不小的差距。为此,2020年还学了一年的佛学禅修,从中找到了答案。六度第二个讲的是“持戒”,当你戒除了一些欲望后,你会发现你需要的并没那么多,反而获得更多的自由,选择就容易了。当然如何找到答案,得自己去体验。
安全感这事很多人经常说是自己给自己的,得向内求。我觉得是种误导,纯属扯蛋。那是高人的状态,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还是得先向外求。加入一个新的环境,寻找一些支持自己的老师和盟友其实特别重要,特别是开始阶段。一个人可能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远。
如何看待副业
副业的本质其实是获得更多的能力,验证一些假设。
客观讲,与很多创业人全年无休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相比,尽管蚂蚁的工作经常996,但其实强度还好,还是可以挤出时间尝试的。前提是你觉得这事有多重要,别放嘴炮,就像有人对你说“你这个产品很好,我要支持你,但听说要200块钱,就隐身不见了”。
当然,一旦被同事知道,“做副业”这个标签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年终的绩效,这个确实得慎重,我就吃了不小的亏。
人性并没有你想象的美好,得学会保护自己!
如何看待创业
当我试探性地向家人提出要创业的想法时,我妈直接从客厅冲到房间,“放着一两百万年薪不要,万一赚不到钱,一大家子人都得跟着你喝西北风”。就差拿扫帚打我了,怒气冲冲的样子这辈子都没见过,差点把我给吓尿了。其实挺理解老人的想法的,毕竟有两个娃,上有老下有小,老人的身体也没那么好。从机会成本角度,如果一年只赚30万,意味着比原来少了几十万收入。但有几个问题是绕不过的。
1、在互联网企业是不可能干到退休的。迟早要出来的,如果45岁后出来,不仅是体力大幅下降了(我是去年3月份突然间就不能喝冰的了,一喝就拉肚子,以前各种胡说海喝,人的身体是会在突然间骤变的),其实更可怕的是你的心气也没了,一个人精气神比能力更重要。当然你安于现状,追求平平淡淡那另说。还有个问题,多数人上班其实是在出卖自己时间,很少人思考如何做到一份时间多份利用,而且资源也都是公司的,几乎没有沉淀。
2、关于机会成本,这是必然要付出的。从收益的角度看,与其一年拿着不高不低的收入,没有节余,有点像待融化的冰棍。那为什么不选择赔率更高的呢,尽管开始可能亏空几十万,但做出来一年的收入就可能大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下限可控,上限极高。
3、拉开普通人差距的是时代的红利,别留遗憾。回顾我的职业生涯,其实错过很多的机会,淘宝电商、抖音、BTC,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了相关的机会,但未真正花时间去研究。这一波Al趋势,我不想再错过了。我不希望再过10年,当我回顾过往的时候,说“我本可以”。
4、创业人的生命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最近李玟的去世,加上朋友重病,会发现人生也就匆匆几十年,而且可能说没就没了。为什么不让自己活得精彩一些呢,高质量地活着,而不是低质量地苟且,为了收入委曲求全。当你每天都活在热爱里,不断突破自我,为别人带来微小但美好的改变,这才是人生的意义。也希望能活成一道光,光芒万丈,温暖自己也明亮别人。
当然需要提醒的是:要创业其实也很考验你的商业认知、你的能量状态和韧劲,还有是否有一个支持你的系统,这些其实很多人是缺的。辞职创业还是要慎重!
如何看待AI领域的机会
这段时间陆续看了数十个项目,加了大大小小十多个前沿的创业圈子,我自己的客户也已经有了400多个,基于真实的客户需求和与业内人士的沟通,简单讲讲我对AI创业的理解。
从大趋势判断,我认为这波AI浪潮是不亚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级别的。顶级的公司赚技术的钱(客观讲蚂蚁也没怎么赚到技术的钱,大家在干卖流量和公司品牌的生意),普通人赚信息差和执行力的钱,因此看到了机会,是否躬身入局,还有是否够快就成为关键。
从落地方向看,不外乎培训和开发。培训这块,圈子里目前已经有不少人赚到了500万以上,我相信AI培训未来会成为一个很大的赛道,因为AI能力是一种元能力,借助AI你的学习能力会大幅超越同行。还有,未来随着大规模职业替代的发生,企业培训这块的潜力也特别大。而培训的核心在于获取流量的能力,并不是产品开发或交付,所以大家可以看到真正赚到大钱都是培训大V或有大量私域资源的人。
定制化开发这块,多数其实还处于讲故事阶段。因为数据安全、合规性原因,加上GPT自身的特点,目前尚未看到实质性进展,我的判断是这块还得有个发展的过程。客观讲,要赚技术的钱并不容易。
目前真正赚到钱的,不外乎几类。一是通过Al概念拉市值,如美亚柏科做了相关PR,市值直接翻倍,但其实也就是找了开源的大模型做了部署。目前我这边也在推荐自有大模型的定制服务。二是通过Al产品开发,获取大量的流量,如Al佛祖、AI算命等。三是做灰产的一帮人,很多人跑到东南亚去做开发。
从落地场景看,真正能落地的还是得符合容错率高、通用性强的场景。毕竟GPT强的点就是“胡说八道”,那么数十个行业看下来,短期真正能产生价值的也就是营销(如短视频文案、朋友圈文案等)、教育场景等。
作者简介:
老曾,杭州至善科技CEO
首批工信部认证的 AIGC培训师
《向ChatGPT 提问的艺术》星球主理人
8年头部互联网公司科技&AI领域专家
前行长和上交大杭州校友会理事
浙大本科、上交大硕士
最近的小成就:2天写了一本书《提问力》、社群人群超过400人、各类变现超过15万元、训练了一个800字的prompt来写朋友圈文案带来30+客户。
【业务】
1、AI内容的C端培训,主推GPT星球产品。
2、AI内容的B端咨询、培训和营销文案场景解决方案。
3、企业定制化解决方案,如企业自有大模型定制、企业专属GPT模型微调、GPT企业数据训练、GPT接入、GPT产品开发、AI产品设计、数字人定制等。
【个人标签】
1、产品开拓者:从0到1孵化一款超700亿规模的普惠金融产品
2、科技从业者:搭建某互联网公司科技板块的风险管理和监测体系
3、线上探索者:与头部MCN机构遥望合作为旗下签约画家打造个人IP;组织百人流量训练营,帮助100+学员从0到1掌握短视频能力,20人播放量破百万
4、资源链接者:目前合伙人包括某上市公司前技术副总裁、某千万粉丝平台短视频板块负责人等
5、生活热爱者:喜欢美食、德州、手碟等,也是禅修的深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