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业化路线解析

主要是在硬件上搭载软件,通过API的调用方式实现对大模型的接入侧重互动和反馈实现与用户进行自然对话、回答问题。

AI玩具带来的特殊体验主要来自于自然的互动。对于本质这波产业兴起的背后逻辑其实是卖解决方案,提供AI软件的方案,一旦搭载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类玩具卖到几百元。

此外,商业化路线基本都是以大模型为中心,上游大模型厂商API调用服务,下游面对C端市场时,会制定订阅的逻辑实行付费订阅逻辑;假如面对B端的话出售AI解决方案。比如FoloToy就有单独的销售“机芯”的业务为玩具公司提供整套AI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

其中,大模型企业专注于平台化服务,而IP企业则通过IP授权和市场推广实现盈利;大模型企业通常扮演平台化能力提供者的角色,而泡泡玛特、奥飞娱乐、汤姆猫等拥有IP的企业则负责IP的授权和产品的市场化。大模型企业最终将只提供SaaS化平台或能力集成,由于每个B端厂商拥有不同的IP,大模型企业不直接参与市场,而是通过平台化能力支持IP企业进行产品开发。让更多手上有原创IP的企业,去跟我们一起做集成。

目前,AI玩具快速落地的核心逻辑在于其易于生产和成本较低,主要由AI毛绒玩具、AI音响模组等三部分组成。提供陪伴和互动教学的价值,尤其是强交互性和真实性和成人情绪价值;

2 AI玩具关键突破点是什么?

突破点在于模型能力的提升。目前存在逻辑上和事实精准性的问题,但随着模型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有望显著提高AI陪伴和互动的质量,并通过垂直场景训练实现个性化定制,与更多IT厂商合作,拓展用户群体和市场空间。

为何字节如此,关注这个,主要从它的商业生态视角看,短视频流量入口的公司,所有的业务决策基本都有提升流量生态入口;在算法环节,字节跳动主要自研大模型,包括豆包大模型以及图像、视频、音频等。但是,成也如此失败也如此。软件的看不起硬件;字节的强项在于算力数据及应用生态合作上。硬件反而是忽略的点;一切运作都是围绕生态日活而体验;反而大模型收取调度费是它们的核心盈利点;做硬件的能力不足,把整个硬件部分包给两家公司做。乐鑫负责室内玩具版本(wifi模组),移远负责有通信模组的部分。其中,字节 AI玩偶“显眼包”引领新一轮 AI玩具出圈。外表是蓝白配色的毛绒玩具,内在集成豆包大模型技术,对话交互

和情感交流表现出色,在二手平台的转让价格最高达数百元。显眼包是 AI 玩具赛道兴起的典型案例,当前海内外已出现一批 AI玩具创业公司,今年以来跃然创新 BubblePal 等新品销量突破一万。本质上,AI 玩具不是一锤子买卖,可以持续向用户收取大模型的调用费。通常可以采取硬件一次性收费+软件订阅收费的商业模式,用户生命周期更长,客单价也更高;

市场潜力:玩具市场已进入成熟期,NPD 数据显示 23 年全球规模 1087 亿美元,近 5 年增速均低于 10%,但 AI 陪伴市场作为新兴赛道,市场空间更大、增速更高,2030 年全球 AI 陪伴市场规模有望达 1500 亿美元,2024-2030 年复合增速超 200%。而且陪伴场景对大模型幻觉的容忍度较高,因此 AI 玩具是当前大模型最佳落地场景之一。有望承接部分传统儿童玩具、谷子产品、智能音箱以及 AI 虚拟陪伴应用的用户需求。核心因素考核因素就是付费周期长,市场潜力广,大模型落地较为匹配;AI 玩具付费周期长、市场增速高,是当前大模型最佳落地场景

AI 玩具主打的就是为用户提供语言和动作交互体验,强化玩具的陪伴功能。从技术的角度看,目前大模型还存在一定的交互问题,但 AI 玩具场景的容错率较高,与大模型的技术现状相匹配;

主要分为三大类:
1) 传统玩具制造公司:具备完整的玩具产品矩阵与渠道优势,相关公司包括奥飞娱乐、星辉娱乐、元隆雅图、实丰文化。
2) 具有 IP 储备的公司:IP有望提高 AI 玩具的情绪价值和社交价值,成为关键竞争优势。相关公司包括上海电影、中信出版、光线传媒、泡泡玛特、中文在线、荣信文化、汤姆猫
3) 布局大模型的公司:AI 玩具拓展大模型落地场景和变现空间。相关公司为昆仑万维。

3 AI玩具的目标群体:儿童+成人

①儿童:不仅可以提供情感陪伴,还可以延伸至口语锻炼、知识科普等教育场景,提供沉浸式、个性化的教育体验。和学习机及早教机对打能给公司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②成年人:切入的是情绪价值与精神消费的角度看,AI 玩具提供丰富的情绪价值和社交价值,提供独有的触感和实体属性,陪伴价值更高。有近一半的受访青年认为好的商品或服务能够为自己提供情绪价值,41.6%的受访青年表示支出更多是因为自己在今年产生了新的爱好。今年以来 IP 谷子消费高景气,也恰好反映用户对精神消费的高需求。从实用价值的角度看,AI 玩具可以承接智能音箱的更新换代需求,一方面进行音乐播放,另一方面与智能家居联动,成为智能家居新的控制入口。

这轮AI玩具的驱动主要还是靠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因为,无论是技术的应用还是定价,这已经完全不是传统玩具行业了。这也是AI 与机器人技术结合应用到玩具产业的结合;

后面显示是是大模型的拟人化趋势推动玩具产业发展以 OpenAI 的 GPT-4 和豆包为代表的大模型,通过多模态和 TTS 技术的创新应用,让机器人拥有了更接近真人的对话能力、表情识别和动作生成能力,为玩具产业开启了全新的可能性。

①Multimodal Technology是整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传感器,智能设备能够同时从多个维度收集和理解信息。让 系统能够像人类一样,通过观察面部表情、倾听声音音调、识别手势动作等多种方式来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并作出恰当的回应。
②此外,TTS把文本转化为流畅的语音,还能模拟人类说话时的细微变化,如自然的停顿、语调的抑扬顿挫,甚至是情感化的叹息,大大提升了机器与人类互动时的自然度和亲和力。

AI玩具的发展是这两种技术催发为玩具产业带来了更具沉浸感和互动性的用户体验,通过多模态技术,智能玩具能够“理解”更多的用户行为,反馈用户的需求,使玩具能够像一个“真人伙伴”一样与用户互动,进一步提升其智能化水平。

此外,现在社会发展迎来谷子经济带来的情绪价值;情绪消费相关产业(包括娱乐、健康、文化)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12%。日本秋叶原的转型堪称典型案例: 2015 年后逐渐转向以玩具、手办、动漫周边为主的情绪消费领域。

4 后发达时代的市场是一个关注产品功能和内容为王时代。

因为,物质需求贫乏的时候,消费者的支出更多集中在功能性消费上,如购买电视、冰箱、电脑等生产生活资料的功能完备性。物质需求和经济低迷的时候,会随着数码技术逐渐成熟,电子设备在性能上的提升趋于平缓,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需求从“购买硬件”转为关注内容和体验。

图片

AI玩具代表的是情绪消费定玩具市场

AI玩具不仅为儿童用户提供了娱乐和教育功能,也是成人的选择;成人也是需要玩具;成人的情感需求不可忽视;成年人玩具代表“情感表达”的载体。日本秋叶原显示的数据如:成年人在玩具、动漫周边和手办上的支出大幅增加,其中 20-40 岁年龄段的消费者成为核心购买力人群。这里面核心要义就算IP;

IP=商业流量如,《Loppy》、《鬼灭之刃》等热门 IP 推动了相关衍生玩具的热销。同时,AI 技术的加入使得这些玩具的互动性和拟人化进一步增强,例如结合了语音识别、情感分析的 AI 手办更受年轻消费者欢迎。

在机器人+AI 技术的双重加持下,儿童和成人玩具的边界会逐渐模糊,市场规模也会超越传统的玩具。玩具行业,正在被重新定义。

AI玩具其实也是智能化的一个尝试路径;其实越是简单的产品智能化难度越高;从手机,汽车,电视,音箱,手表,手环,眼镜等等均进行智能化改造,但玩具行业因为技术瓶颈,一直形成不了;

目前,很多厂商基本都是侧重交互的“套皮”模式下,真正现象级的产品尚未定义。

5 主要问题3点

①技术:AI大模型的交互+持续内容复购;缺乏技术开发能力,无法快速验证产品概念并进行市场投放,产品部署和迭代成本成本高。

AI大模型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如何将玩偶拟人化。涉及到复杂的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提供情绪价值。技术上需要解决的重点是情感分析和情感链接,通过庞大的语料训练,挖掘玩偶背后的数据,以满足玩偶的实际价值。整体而言,AI大模型在情感分析上仍需大量语料训练,以应对不同人群的情感表达方式。

②定价限制:20美金的毛绒玩具为主靠IP ;但SKU 及分销这里就有一个点就是资源分配不均;最后市场错误空间给大家流入海量玩家进入价格内卷;

目前市场,不乏踩风口要洽块钱的;比如主打儿童陪伴的玩具;其中学龄前前的孩子的发音和表达并不清晰,模型很难准确识别,容易导致指令误判。AI玩具只能进行单一的语言交流,且输出时间较长,趣味性相对较差,这类产品上限天赋有限;

③品控差与小度等产品并没有本质区别。是小型智能音箱换上了毛绒的外壳。

本质是,涉及到的语音转文本等技术也是开源,让大家疯狂觉得没有技术壁垒但是这个本质是基于算法能力让产品硬件和云端大模型实现顺畅连接,需要海量的数据模型库;这个也是大厂的机会不太适合创业着的自嗨;需要看厂商的自有资源和积累的数据,并且要经历长期的打磨。从这个角度出发,AI玩具显然还没有从产品上完成爆发的基础。

6 产业链逻辑

AI大模型与玩具硬件端的对接,一般通过嵌入式硬件开发板实现,简单的需求可以通过本地小模型完成基本指令操作,但当面对复杂指令时则需要通过WiFi连接云端进行分析,再返回端侧输出。软硬件结合,通过端侧和云侧的协同,才能实现AI玩具的完整功能。

这里三个核心会制约:

①硬件决定硬件性能,会因为成本控制选用低端处理器与小内存组件,极易引发响应延迟卡顿、识别精度欠佳等状况。

②基于降本商业化盈利导向产品功能就会被迫简化,仅能实现基础功能,高级的动作规划与环境感知能力难以施展。

③低成本硬件还造成升级和维护的艰难困境,既难以兼容 算法更新,且维修成本相对较高,不利于其在玩具中的长期稳定应用。

AI玩具产业链上游为IP运营及软硬件供应,硬件包括芯片、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电池等,软件包括语音识别、AI大模型等;

中游为AI玩具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主要包括AI机器人玩具、AI毛绒玩具、AI动漫IP玩具、AI挂件玩具等;

下游为产品的销售环节,包含线下零售渠道和线上电商平台等。

整体产业核心争夺点在于;掌握的IP数量越多,可能占据的市场会越大。

解下来就是,大模型与玩具硬件端的对接,通常通过嵌入式硬件开发板实现,软硬件结合,通过端侧和云侧的协同,才能实现AI玩具的完整功能。端侧小模型的参数通常小于1B。通常使用CPU进行推理计算。未来可能会有更大参数的模型在端侧运行,但由于成本原因不太可能实现。

7 AI玩具产品的成本测算?

成本测算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设计工艺、IP厂商合作、物料成本、销售渠道分成以及研发费用。

其中,物料成本含硬件成本‌+软件成本及设计工艺;

硬件成本占40%。硬件成本包括芯片、传感器、电池等组件。
软件成本‌占到10%。软件成本包括智能算法和操作系统,例如AI驱动的视觉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这些技术使得AI玩具能更好地与人类互动;
设计工艺成本占比5%;‌
‌研发成本‌占比高达30%。研发成本涵盖新产品的开发以及对现有产品的迭代和优化‌;
‌生产成本‌占比1%

‌IP合作金额销售及售后服务成本‌占比14%;这里面最大支出费用当属IP;首先,有影响力的IP尤其是一些经典老IP,拥有强大的故事内核,粉丝基数大,本身就具备超强号召力,能够让用户产生情感共鸣和IP信任感,直接推动其购买决策。其次,AI玩具本身没有情感价值,但IP的介入可以为AI玩具提供深入人心的形象载体和丰富有趣的故事内容,延展产品的情感价值意义,强化陪伴属性,拉近产品与用户在情感上的关联。与此同时,AI玩具也为IP创造了新的观众链接场景,并凭借大模型及多模态技术赋能IP,让角色焕发生命力,更新并释放其潜在价值。

8 市场竞争格局

众多互联网巨头的高层管理人员纷纷离职,投身于AI儿童陪伴领域的创业浪潮。

①2023年,天猫精灵的前合伙人李勇成立了AI初创公司跃然创新,专注于AI毛绒玩具的开发,并获得了高秉强教授个人投资的早期项目最大金额。推出了一款毛绒玩具的外置AI挂件——BubblePal,官方售价449元,在上线两个月内就卖出了2万多台。根据产品介绍,将外置AI挂件BubblePal放置在毛绒玩具上,就可以让毛绒玩具开始说话,与孩子们互动。已经拿到数千万投资;

本质是WiFi音箱+儿童喜爱的毛绒玩具+商业化落地场景的Agent的组合,形成了一个新的赛道产品。

孩子们可以在这款“彩色泡泡”背后选择他们想要对话的动画角色,家长则可以通过手机APP获取对话内容,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和成长问题。

②同年7月,美团前副总裁、美团金融CTO包塔成立了北京奇点灵智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为儿童开发AI智能硬件。市场销售未公开。产品定价未公开。

③2024年,2月,微软DPS全球方案创新部门前总经理郭志创立了深圳亿家亿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并推出了AI毛绒玩伴“爱小伴”。成立于2024年,是由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孵化的一家科技创新企业。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致力于打造“AI家庭玩伴”,为3至7岁的儿童提供情感陪伴和互动体验。

产品特点:爱小伴”积累了专有儿童语料,具备成长性、个性化和长期记忆。在陪伴上,“爱小伴”具备自控式故事流、交互式过家家、主动情绪互动等多种玩法,可以协助进行多种亲子任务,还支持即问即答。

④第四范式AIOS前总经理黄缨宁成立了贝陪科技,目标是开发AI大模型教育领域的相关硬件,并已获得天使轮融资。

⑤此外,小鹏机器人产品设计的原负责人孙兆治成立了珞博智能,专注于AI陪伴机器人的开发。定位为面向年轻女性的陪伴机器人。产品定位为“AI潮玩”,目前已经完成了前三轮原型机的设计,预计将于2025年正式发布并投入量产。

⑥安克创新的谢羽佳创立了三耳猫科技,专注于儿童AI硬件领域,并已获得一线风投基金的投资。

⑦AOpenAI投资了儿童游戏生成器公司Heeyo,Heeyo平台支持20种语言,可以帮助儿童、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设计游戏,并内置了2000多项学习活动。

⑧马斯克也在销售斯拉机器人动作玩具 Optimus Gen 2 人形机器人的「迷你版」,按 1:10 的比例打造。它身高 7.16 英寸(约 18.2 厘米),宽 2.16 英寸(约 5.5 厘米),重量很轻,只有 1.7 盎司(约 48 克)。全身拥有超过 40 个独立部件和 20 个关节点,并且能够移动。除了人偶,特斯拉还给配了一个充电支架和一个赛博锤。

仅卖 40 美元,在上线不到24小时内就销售一空,网友的热情甚至导致网站崩溃。许多网友表示,这是唯一能买得起的特斯拉机器人。

⑨日本Moflin通过内置传感器对环境和用户的触摸做出反应,具有情感表达能力,能够模拟真实动物的行为。该公司瞄准 30 至 40 岁的女性——参与众包活动的最大人群——但 Moflin 表示它适合所有人,五分之一的预购来自男性。预购价格约人民币2700元,卡西欧还提供一项名为 Club Moflin 的可选订阅服务,年费为人民币300元,可以享受维修、清洁甚至完全更换毛发的折扣。

⑩Aibo是索尼的智能机器人狗。1999 年,索尼发布了 Aibo——一款拥有翻动耳朵和摇摆尾巴的机器人“小狗”。产品定价:Aibo的价格较高(约198,000日元,约合1.1万元人民币)。依靠的是和自动驾驶汽车同样先进的传感器和 AI 技术。Aibo 除了能躲避障碍物,还能感觉到它周围的环境。这只 AI 小狗正试图模仿一个真正的小狗的活动。

⑪Curio AI是一家位于美国硅谷的初创公司,于2024年2月,推出了三款儿童陪伴玩具——Grok、Grem和Gabbo。这些玩具利用OpenAI的ChatGPT技术,与儿童进行自然语言对话,并提供个性化的互动体验;旨在通过互动和教育来减少儿童对屏幕的依赖。Curio的AI玩具在市场上表现良好,尤其是在众筹初始阶段。定价为99美元(约合人民币717元)。这一价格使其在同类产品中具有竞争力,同时也方便家庭接受。

⑫FoloToy通过将AI技术融入传统玩具,该玩具内置多种角色,适合不同年龄段。能够与用户进行对话、回答问题并进行口语训练,为儿童和家庭提供互动体验。它结合了大模型技术,使玩具能够与儿童进行对话、讲故事和回答问题。FoloToy最初与火火兔合作,将AI套件嵌入其玩具中,推出了名为Fofo的产品。累计出货量已接近20,000台,显示出其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不仅在国内热销,还销往北美、欧洲、阿联酋、日本和新加坡等地。定价约人民币400-600元左右。采用订阅模式,根据对话次数按月或按年收费。同时,针对商业用户也收取软件授权费用。

⑬Loona robotLoona是一款由可以科技(KEYi Tech)推出的AI陪伴机器人,旨在为用户提供情感交流和互动体验。集成了ChatGPT技术,能够通过语音指令与用户互动,包括播放音乐、讲故事和执行编程任务。是专注于家庭机器人领域由于商业化路线不清晰转移过来的;定价为4000元-6000元区间;

⑭EMO 和Aibi是桌面宠物机器人,更是一个能够提供情感陪伴和日常便利的智能伴侣;产品人售价200-400美元。

⑮Lovot是一款由日本公司Groove X开发的家庭陪伴机器人,旨在提供情感支持和互动体验。2024年2月,LOVOT首店落户上海,想要买断一个LOVOT,大约需要7万元人民币。它配备了多种传感器,能够识别用户的动作和情感,通过非语言交流与用户建立联系;Groove X的创始人林要曾参与开发著名的人形机器人Pepper。截至目前已售出超过10,000台。该产品受到消费者欢迎,尤其是在独居老人及家庭中作为陪伴工具。Lovot还在2019年CES展会上获得“最佳机器人奖”。初始售价为598,000日元(约合人民币36730元),单个产品的售价为349,000日元(约合人民币21430元)。此外,用户还需支付每月1万到2万日元不等的维护费用。

⑯零动未来由高鸿志创立批;内测中具体定价未披露。

⑰Cupboo咘咘Cupboo是由初创公司Genmoor科技推出的品牌,专注于开发AI智能宠物和陪伴玩具。切中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特别关注,Cupboo定价为1399元人民币。

⑱亮源新创OpenAI前资深算法负责人姜旭已创建机器人公司“亮源新创”(Light Robotics),入局具身智能陪伴机器人领域。亮源新创瞄准的具身智能陪伴机器人,可通过感知、学习和与环境交互来提供陪伴和服务,应用方向包括家庭服务、医疗康养、教育培训等。

⑲Rux Robot由乐天派(Letianpai)公司推出,乐天派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初创企业。Rux Robot的设计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智能、互动且富有情感的桌面陪伴机器人。

⑳萌友智能 RopetRopet被定位为桌面宠物,可以安静地陪伴用户,无需移动,这使其适合放置在办公室或家中。预计明年2025年3-4月份会在国内上线,目前规划了京东和天猫两个渠道。

㉑NICOBO“弱小机器人”,其设计理念强调与人类之间的情感连接,而非单纯的功能性。

㉒LOOI可触未来智能(TangibleFuture)成立于2022年,专注于交互创新的智能硬件开发。可触未来的首款产品是LOOI手机机器人,旨在为用户提供情感陪伴和互动体验。

9 思考

综合以上品牌产品梳理,可以看到:
目前来看大部分AI玩具聚焦在儿童画像的使用场景,希望通过大模型嵌入,做到一定程度上玩具的智能性。其功能主要为亲子游戏、即问即答,在儿童的教育陪伴上作为父母角色的替补队员。同时也有公司对标女性/年龄段用户画像,希望产品成为家庭成员、人类的朋友。但是否能够真的实现情感陪伴,以及产生足够的用户黏性,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不断迭代产品。以陪伴为目标的AI玩具、机器人产业,目前是人工智能领域中,最快速增长的赛道之一,腾讯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报告指出,与欧美市场相比,中国更有大规模落地土壤,在3-5年内可达千亿级别。参考泡泡玛特操盘逻辑同时,我也希望出现真正现象级的产品而不是套壳应用噱头产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