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行业都符合二八定律,80%的钱被前 20%的人赚走了,而在这 20%中,还有二八定律,最终只有前 1%-5%的人获得最大的利益。

所以,想要赚得多,就要想办法成为那 1%-5%。

不要觉得自己是普通人,这很困难,其实只要采用合理的策略,你也能成为前 1%-5%。

下面就介绍一下这些方法。

01 选择一个天赋擅长的领域

什么是天赋?其实不是说你有多厉害,而是你的本能反应是什么

比如你的电脑坏了,那么不同人的本能反应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喜欢动手就学习知识,自己去修好这台电脑。这样的人喜欢解决问题,那么就适合干咨询师、程序员这种职业。

而有的人喜欢求助于别人,说服其他电脑高手来帮自己解决。那么这种人社交能力比较强,就比较适合干销售、社群运营这种和人打交道的工作。

那么如果不是一个天赋擅长的领域,你干起来会特别的痛苦,这怎么可能成为前 1%呢?

那么除了天赋擅长以外,我觉得还有两点是可以让你快速成为前 1%的。

1、选择新领域,比如 ChatGPT,本身行业就没有什么沉淀,才刚刚兴起的。能学习的东西也就是幼儿园水平。你学个半年可能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顶尖高手。

比如对 Stable diffusion 这款 AI 绘画软件,用过这款软件的人都会想到一个牛人,B 站的 UP 主——秋葉 aaaki。他分享了很多 SD 这款软件的使用教程。

你说这需要特别牛逼才能做出来吗?其实会编程的都能做。但是他先做了,这就抓住了机会。

2、选择足够细分的领域。你比如做运营,你现在想成为运营,这个大领域的顶尖高手前 1%那么是很困难的,因为已经有很多人占据了这个领域的 1%。那我们再细分一下,你选择成为小红书运营的前 1%,视频号运营的前 1%。这样一来它的难度就会大大的降低。

02 不断实践,打造出自己的案例

《实践论》中说得好,要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

你再牛逼再聪明,那都必须要经过反复实践、试错才能成长。

既然这里说到了《实践论》,实践论中强调要有理论来指导实践。那么这里就要强调,我们可以首先学习行业内成熟的方法论。然后再进行大量的练习实践,再总结自己的经验方法。

那么这个阶段有 3 点要特别要注意的,能够帮助你快速达成目标。

第一是稳定的环境。这个环境是可以让你持续 3~5 年在一个垂直方向上不断发力的。

比如你是做运营的,你 5 年换了三家公司,第 1 家是做自媒体的,第 2 家是做教育的,第 3 家是做电商的。同样是做运营,你这 5 年在三个方向上努力,这都只是横向扩展能力。并没有深入 5 年以后,其实你只有人家一年多的水平。

那如果你这 5 年只在一家公司呆着的,那无论他是做自媒体也好,做教育也好,做电商也好,你这 5 年就是实打实的 5 年的经验。

第二是有一个有经验的师傅愿意带你。如果没有可以去找行业内那些高手,报名学习他们的课程。现在很多行业的高手都开始在做知识付费做训练营,不仅能学到他的经验方法。还能和他交流,针对你的问题一对一提供个性化的解答。

第三是一定要养成总结的习惯。我们每做完一个项目有一点进步之后,都要总结一下有什么方法?这样别人才能看到你的成绩,才能觉得你这个人比较厉害。

那么在这个阶段,我们就是要做出自己牛逼的案例。能做到这一点,根据二八定律,你就成为行业的前 20%。

03 和牛人交流

有了代表作以后,就已经具备的交流的资本。

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你能跟谁真心诚意的交流,一定是你们的水平差不多的,能互相提供价值。如果两个人的势能相差特别的大,一个人只能对另外一个人纯纯的提供价值,而另外一个人又无法提供对等的东西来交换,这就算不上交流。

就像你作为一个小白,你遇到一个老师,你说“老师,你太厉害了,我很仰慕你”,你觉得老师愿意跟你交流吗?

文案营销专家小马宋想认识逻辑思维的罗振宇。他看到逻辑思维有卖月饼的优惠活动,每盒月饼里边有一张节操券,集齐 10 张就能够和罗振宇见上一面。

于是他就参加了活动,获得了一次与罗振宇见面的机会,当时一起见面的有 20 多人。

而其他人见面都是蜻蜓点水的聊了一下,根本没法产生深入的交流,今后长期互动也是更加不可能了。

但是小马宋却用一个方法让罗振宇记住了他,并且还互相加了微信。

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就说了,他是奥美创意总监,蓝标策划总监,还获得过戛纳广告节奖,还特别强调,自己一个有 2 万粉丝的公众号,在线上卖了 1 万本书。

这个卖书的转化率非常高,高达 50%,而当时逻辑思维也在卖书,他们有 1000 多万的粉丝,但是也只能卖 1 万多本。那么这个数据就引起了罗振宇的关注。

这就是给对方提供他想要的价值,从而和它产生链接。

那此时我们有代表作,才能用自己的价值去交换别人宝贵的经验,如此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能跑得更快、更高。

04 继续打造标杆型案例

只是让我们获得更多经验的时候,仍然要把自己的能力展现在业务中,这就需要打造更牛逼的,在全行业来说都是标杆型的案例

比如当年新世相做了一个逃离北上广的裂变活动。刷爆了全网。对于案例背后的策划者来说,通过这个案例,就可以跻身活动营销的头部。

那么在这一步呢,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能让人看得见。

做运营的,做自媒体的,因为本身就是对公众的,所以很容易就能让人看得见,而做技术的有可能就比较默默无闻。

比如你是程序员,你说你参加过阿里的某某大项目,当你在去找工作的时候,别人会觉得你很厉害,但是往往达不到对你崇拜的地步,认为你是行业那 1%的顶尖人物。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写书、做自媒体、拍短视频,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产品,推销出去,让行业的人都看到。

05 多元技能融合

但这里要特别注意一个技巧。

我们不要随便去硬刚一个,有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沉淀的行业。

你想快速成为前 1%,你作为一个新人,比如机械行业,哪怕是你干上 10 年,你会发现前面还有干了 30 年、40 年、50 年的人,往专业领域发展,根本干不过他们。

这种情况我们就要采用多元技能融合的策略

所谓多元技能融合,就是将多种不同领域或技能的知识、技巧和经验相结合,形成独特的组合,并在特定领域中发挥优势和创造价值的过程。

举个例子。

罗翔,大家都应该知道一个讲刑法的老师。

在讲刑法这个领域,他要和那些大学教授专家在专业领域里拼杀的话,并没有优势,很难做到前 1%。

但是罗翔又是一个段子手。

把这两个技能一融合,他就成了法律界讲段子手的前 1%。

大学那些老教授,职称比他高,讲得比他专业又怎么样,名气还是不如罗翔。

同样还有张雪峰,他讲高考填志愿,专业能力不如那些做了十几二十年志愿填报的老师,但是他是最会讲段子的老师,所以他的名气远远高于其他那些人。

抖音上的某 A 讲财经,也就是刚大学毕业,专业能力比得过那些秃头的财经大佬吗?但是它能成为头部账号,为什么?因为人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