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前言

之前谈到中美创业公司的四个象限。其中提到「新技术+新市场」和「新技术+旧市场」两种创业公司类型。观察这两种创业公司里面的创业团队,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情况。

01 第一种是,全明星创业团队。

全明星创业团队,很好理解,团队都是牛人。这包括(但不局限于)这样的配置:

  • 学术圈著名/知名教授+博士生;
  • 3位以上工业界知名人士、大厂高P;
  • 成功连续创业者、名企职业经理人;

全明星创业团队,多见于「新技术+旧市场」象限的创业公司。原因可能是,
(1)客观上,行业已经发展很多年,培养了一批有经验有业绩的明星;
(2)这些明星出来创业沉没成本很大,所以需要看到一个明确的未来预期。
如果市场上有成功的对标公司,比如就对标自己的老东家。

比如智能手机。看雷军的《小米创业思考》,小米的创始团队堪称豪华,说是"梦之队"不为过。小米是2010年成立的,2007年苹果已经发布了iPhone,2009年谷歌发布了安卓,智能手机时代已经开启。小米的创始团队各个负责一摊自己擅长的,硬件、供应链、软件、营销、互联网,梦幻团队很快就创造了一个梦幻开局。

还有创新药。创新药行业是个充满监管的行业,从临床前到临床试验都需要符合一套既定的规则,经验显得尤其重要,所以生物医药创业公司,经常会一开局就有豪华团队。比如斯坦福大学Howard Chang教授创立的Orbital公司开发下一代RNA药物,刚刚完成2.7亿美元A轮融资,是2023年最大一笔生物科技融资。Orbital是典型的明星云集,包括mRNA疫苗先驱Drew Weissman,RNAi疗法巨头Alnylam公司前CEO John Maraganore,碱基编辑公司Beam Therapeutics的总裁 Giuseppe Ciaramella。

还有芯片行业,包括AI芯片。比如对标英伟达,做图形GPU的壁仞科技,创立之初就打造了一支豪华团队,创造了18个月内融资47亿的纪录。且不评价产品做得怎么样,没有足够的行业积累,很难去做芯片。

02 第二种是,草根型创业团队。

相比全明星创业团队,草根型创业团队是指在创业所在行业没有太多Track Record的团队。比如:

  • 毕业五年内的博士;
  • 非知名大学教授创业;
  • 非带资进组跨界创业者;
  • 未成功连续创业者(比如罗永浩做智能手机是不合适的);

创业最难的是选择方向。方向对了,成功50%;方向不对,基本就输了。开始创业,先锚定大方向,然后边做边调整,边做边迭代,用成本可控的方式去快速试错,逐渐收敛以达到最优点,也就是常说的PMF(Product-Market-Fit)。学过机器学习的朋友应该都熟悉一个术语叫梯度下降(Gradient Descent),就好像下山一样,用最快的速度,找到最短的路径,从山顶到山谷。
20230729220954397.webp

创业公司的团队,也应该随着试错而不断迭代。公司应该在什么样的阶段找什么样的人,切忌一开始就找一堆很牛的人。通常牛人都是在成熟的大公司里面有丰富的经验,小公司本身的运作机制,很可能并不能满足牛人的工作习惯。马云在《赢在中国》里面说,小公司就像一台拖拉机,牛人是波音747的引擎,装上去一启动,拖拉机就垮了。

阿里巴巴的创始团队十八罗汉,是草根团队。随着公司的壮大,这些人得到了常人难以接触到的历练机会,成就了传奇。另外一家电子商务巨头京东,也是草根创业团队。美国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贝索斯是做金融的,做得还可以,但也应该还没有赚到大钱,去做电子商业,也更偏向于草根。

所以草根创业团队,更偏向于做在「新技术+新市场」象限的创业公司。在1999年,互联网还是新技术,电子商务还是新市场。现在2023年,今天看来的新技术,比如AI制药、合成生物学、多组学、脑机接口、大语言模型等等,里面去做新市场的公司,可以去观察观察他们的创业团队是怎么样的。

当然,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家创业公司成立,创业团队的构成也是各种都有。全明星创业团队 和 草根创业团队 是很粗略的说法,只是基于简单的观察,有马后炮的嫌疑,也没有足够的数据表明哪种具有更高的创业成功率。一家之言,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