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抄”,二个字“参考”,三个字“微创新”

我是个典型的技术同学,我不建议跟我一样背景的人从开发自己有需求的产品开始,这是主流论调,就是你要自己有需求,才能对需求了解的深刻,才能开发好,这个论调是对的,但很容易误解,比如我就误解了。

我自己有很多想法和需求,但这些需求是我凭空想出来的,我很自然的会以为这就是我需要的,我想更自动化、我想这样、我想那样,但很多需求在我合伙人眼里都是伪需求。

技术同学长期的工作背景是在产品的要求下,开发各种需求,本身的工作流程能产生的需求其实不多,很多时间,我们是拿着锤子(今天出了一个牛逼的AI模型,看看能做什么),然后去造一些自己以为自己也有需求的点,然后就开始弄,是一套自圆其说的逻辑,但很多时候,开发出来的东西是没人用的,你自己很可能也不会去用。

所以,先抄吧。

海外很多人会分享自己产品的收入,找一些来抄,看看别人做什么功能,然后想想自己能不能做,看看别人产品的流量来源,然后想想自己是否可以搞到至少同样的流量来源,当然我有自己的道德要求,我不抄认识朋友的,因为很多事情都是他们教我的,他可能无意告诉我他做什么了,我就会有意避开这个方向。

此外,技术同学可能会过度关注,技术上,能不能做,但流量上能不能做也非常重要,怎么看?直接ahrefs、similarweb等数据分析工具一拉,但这也不一定准确,要多个工具都看看,然后如果作者有留twitter等,也要翻一下。

比如前段时间https://www.chatbase.co/这个SaaS特别火,一个海外的本科大学生做的,做了6个月,月均收入到了64000刀(近50w一个月)。

我们用ahrefs看,似乎流量是从外链+搜索来的,然后投有个付费投放。

图片
额外说个知识点:一般有起色的网站都会广告,至少会投一下自己的品牌词,比如chatbase.co,品牌词就是chatbase,如果你不投,别人发现了,别人可能会投你这个词,然后将流量弄到自己的网站上,这便是所谓的品牌词捡漏投法,在affiliate投流玩法比较常见,这个静水流深前辈很熟悉。

但用ahrefs看见的数据是片面的,我们结合similarweb看看。

图片
多数流量都是Direct来的,Direct一般就是红人推广或广告直达,红人推广我自己一般的经验就是twitter上付费找大V发推曝光或在tiktok上找红人录视频曝光。

但chatbase都不是,对chatbase有关注的其实知道,作者早期天天在twitter推广,就是一直发贴,说chatbase有多少功能,今天又有谁用了,今天又要感谢一下谁的支持,今天chatbase又做了什么微调,今天又发现那个竞品抄我之类的,每天都发很多,我看着他twitter从没有粉丝变成一个小v,然后作者本人也在twitter说了chatabase主要流量就是自己发twitter来的。

所以,没有数据工具是绝对准确的,但基于这些数据工具,可以了解到片面的事实,这其实也有帮助,至少,你知道chatbase这个是有人用,流量是最近起来的,这样,你就可以进一步做调研。

简而言之,判断能不能抄这个操作足够熟练时,你就有一定的能力去判断需求真伪了,后面,你再说基于自己的需求去开发,我感觉靠谱点。

流量来源

做产品前,还是要想想流量来源,当然,每个产品做之前都无绝对把握可以起来,但至少要知道,做完后,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去什么地方获取流量。

一般而言,海外产品开发完,会在producthunt.com、indiehackers.com、twitter.com上发帖。

但这种起量其实很慢的,此外,你的精准用户可能不在这里,你需要多想想,多跟有经验的人交流,还有一点,就是不要慌,这点也很重要,比如我们之前没有搞过海外流量,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了,本质而已,我们进入了自己不熟悉的地方,本能就会有点虚,会想着回到自己擅长的地方,但如果回去,你就一直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回到术的层面,其实也简单,主要去了解一下竞品是怎么获取流量的,一般海外的SaaS产品流量来源就几个方面:自然搜索词、外链、广告投流、红人合作。

自然搜索词,可以看看竞品来流量的词是什么,还是以chatbase.co为例,如下图:

图片
现在chatbase有点名气,也有一定的用户量,很多人会搜chatbase去找它,回想一下品牌词投放,如果chatbase本身的作者不投放,别人投放了,那么chatbase这个词的流量就被别人拿走了,然后成本还低(没人竞争嘛)。

我们主要看 chatgpt website这些需求词,然后看看这些词,还有谁在做,搜一下这个词的Google结果,然后基于搜索结果做自己网站的SEO,简单而言,将前几页的都综合性抄一下,该有的词都要在首页上,被收录后可被搜索的概率大,当然chatgpt website这个词目前已经比较难做了。

所以,我简单判断自然搜索词这个维度可能打不过chatbase,然后就类似的思路看外链,看看人家是否买了外链,估算一下外链的成本,广告投流也大体如此,但广告投流要考虑多多个竞品,这里细节也很多,而红人合作我还没实操过,不多谈。

如果流量从多个维度看下来,都可以打不过,就可以从市场维度看看,看看竞争对手多不多,竞争对手不多,做个老三老四其实也不错。

多看且有方法的看

多看,真的很重要。

看的足够多,你才知道,什么类型的产品是可以做的,什么类型的产品最近有流量的,看的足够多,你对SaaS获取流量的理解、对产品需求的切入也有很大的帮助,我认识的几个人,每天都看大量的榜单、大量的产品,我自己也是隔一段时间,就集中每个看500~1000个产品。

但,看也是要有方法地看。

什么叫有方法地看?其实就是定义出自己的数据指标,比如定义一下,什么样的产品你是想看的?我自己的定义是,最近6个月流量起来的,有用户付费的产品,然后你就可以结合数据分析工具,将这批产品拉出来去看。

同理,看见一个产品,判断是否值得去做,也可以下一些数据定义,比如竞品不超过10个,最老的竞品运营时间不超1年,流量刚起来的等等。

通过一定的指标,过滤出大量产品,然后大量的看,比如我会经常看壹树哥群里整理的产品,很多都是赚钱的。

图片
然后也会看一些榜单,比如indiehackers的榜单,看看最近有收入的产品做了什么:

图片
最近AI很火,producthunt上这段时间,有60%都是基于AI产品,但如果从产品收入维度,其实AI赚钱的产品不算特别多,很多都是伪需求,或者 just for fun 的产品,作者可能就是看见这个模型牛逼,然后直接找钉子,就开发出一个产品,然后就3件套安排ph、ih、tw上发帖,但如果你有自己看产品的方法,就会发现其他方向赚钱的产品,或基于AI切细分需求赚钱的产品。

当然还有很多榜单,我现在的一个习惯是,要做一个新的市场,比如前段时间群里讨论,MacOS app是不是一个比较好的赛道时,我个人体感跟群友类似,感觉MacOS app小众,然后用户付费意愿高,但更好的方法还是看数据分析平台、看榜单,才能对这个市场有大体的了解。

弱化技术的作用

常听赚钱的大佬说,技术越菜越赚钱,我自己无意强调技术无用论,但技术的重要度在多数项目中占比确实不高,原因不是技术越菜越赚钱,真正的原因是,你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挖掘需求和获取流量上,相对的,你花到技术的时间会少一点,导致你看起来,似乎用了越简单的技术赚到了钱,但其实跟技术强弱没有因果关系,当成笑谈则可。

另外,当然有靠强技术赚钱的,比如卖Linkedin lead的方向、比如做花鸟识别的App等等,我们会知道很多有较高技术门槛但赚钱的方向,但这个我们做不了,这种靠技术优势的,一般被大厂或一些技术能力特别强的聪明人们做了,早期孤身一人时,不搞为妙。

现在不搞,以后不一定不搞,盯着这些方向,多多了解,所谓短、中、长目标都有,这些难的,需要团队的,你持续了解,总有一天可以做,所以也不用不去想,不然一直只能赚不多的钱。

对于早期开发各种产品,我的观点就是,使用主流的技术方案,比如海外很多独立开发使用React/Nextjs,比如做AI的使用Python等等,不会就花点时间去学,这点时间成本的投资是很值得的,学会后,你会发现很多东西可以“抄”,别人怎么用,你就CV过来,然后微改一下,这并不是说PHP、Java不行,而是你花点时间学,后面,一样的产品,我可能花1天时间开发,你需要花一周,而且成本还比我高。

像我现在的产品,没一个是有服务器成本的,我主要就是看,海外的老外开发是怎么弄的,我就怎么弄,主流的技术解决方案就是:Nextjs+Tailwindcss+Vercal,这样你代码直接提交Github,就帮你部署好了,你只需买个域名就好了(这里利益相关:我自己录了一套独立开发者技术课,所以我可能觉得很好,各位自行判断则可,意思就那个意思,想了解这个技术栈,可以看看:https://www.supanext.com/,国内找我就好了,便宜很多)

但,我不建议你深入学习,每个框架细节都是很多的,比如Nextjs,你要学习源码到达大佬级别,是需要花很多时间的,经过我自己实践,掌握5%的知识点+多实践、多看文档,就可以快速开发了。

比如,我们看chatbase这个网站的技术栈,可以发现,他就是Nextjs做开发,Twilwind做Css,Vercel做部署,Stripe做收款。

图片
如果你了解这套,你可以在1s内抄一个跟它一样布局的网页,因为你也用Tailwindcss,你就可以直接用他的HTML代码,开发起来,真滴非常爽,比如我复制到https://play.tailwindcss.com/,你看,样式一模一样,我就花了1s

图片

总结

这3个月,谈不上真正的创业,虽然拿了点投资,但没有跑通一个有较高收入的项目,也不敢贸然拉团队,这几个月,还没花到2000块钱,当然要算我自己的人力成本,就会贵一点。

不花钱也不是好事,下个月,就是按规划,一步步花点钱,投流测试一下已有的产品,其实这8个产品,多数都是我在第一个月开发的,那个时间点,没想什么,就是狂做,但后面发现做出来,没人用,其实意义也不大,还是要精打一个,跑通一个,后面再狂做,才大有可为。